近日,浙江大老板郑永刚走了。
在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以125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第1864位。
【资料图】
在如今普遍高龄时代,65岁正值中年人的人生阶段。郑永刚这个年龄去世,不禁使人深感惋惜。据报道,“郑永刚是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事发时,正好有朋友在家,并将他送到医院。他原本计划下周回国,航班都已经订好了。”
健康管理确实很重要。
我由此想到了曾经的美国首富洛克菲勒。
在他的事业达到高峰的时候,身体却突然垮了。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心脑血管病和其他多种慢性疾病。医生表示无药可救,最乐观的估计,活不过48岁。
他后来觉悟过来,改变了过去的价值观与工作、生活方式,快乐地活到98岁。
他是怎么做到的?
如今不少人被金钱与物质绑架,以物喜以己悲,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以命搏钱。这种状态,轻则使人抑郁,生活质量下降,重则导致折寿短命。
洛克菲勒曾经也是这样,长期以来每一天都是在极度劳累中度过的。只要工作起来,他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有时候甚至会两天两夜不睡觉。
一天,公司需要派人去非洲考察。洛克菲勒决定亲自去,于是便带着随从去了非洲。
正是这次非洲之旅,改变了他的下半生。
在路上,他们的车陷入了泥坑中。洛克菲勒和当地的导游去寻找帮助。他们走进了附近一个村庄,发现那里的人都在休息。
洛克菲勒表示,只要能帮他把车弄出来,就给他们很多钱。
没想到,那些人拒绝了。导游告诉洛克菲勒,原来,当地人认为当时是冬天,所以不要钱。洛克菲勒不明白冬天和钱有什么关系。
导游解释说,这里的人非常信仰大自然的规律,认为,既然庄稼是春种、夏耕、秋收、冬藏,那么人类也应该是这样。
春天要开始种庄稼,做打猎的准备;夏天要侍弄庄稼;秋天开始收割庄稼,打猎;到了冬天,他们就不再出去干活了,一边把多余的生活物资分享给其他缺乏的人,一边享受闲逸生活。
洛克菲勒有些鄙夷地说:“难怪他们不会成为富人。要做富人,一定要努力,要勤奋。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都要辛勤工作。”
当地居民听了翻译,鄙夷地看了洛克菲勒一眼,说了一段话。导游告诉洛克菲勒,他们觉得他为了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放弃了很多体验人生的机会。
他们的一生由很多个春夏秋冬组成,而洛克菲勒的一生只有一个春夏秋冬。
他们还警告洛克菲勒,如果再不改变人生态度,恐怕连体验第二个春天的机会都没有了。
洛克菲勒深受震撼。
他回顾前半生:年少如同春天,边上学边做点小生意,是人生的预备阶段;青年如同夏天,白手起家开始创业;中年如同秋天,硕果累累,成为了美国首富;现在,他就要进入冬天了,他还有机会看到第二个春天吗?
这次非洲之行让洛克菲勒决定换一种活法。
我怀疑上述故事是后人杜撰的。不过,洛克菲勒后来的转变是真实的,也实践了这个故事所说出的道理。
我在真业心学理论中也曾探讨过类似的道理,可以用来作这个故事的一种解释:
人生的最大价值,不是赚钱;以赚钱为目的的事业都是伪业,它会牺牲与吞噬作为手段的他人利益和自已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那部分。
人生真正有意义的那部分,是拥有“真业”一一为社会贡献出创造性价值的真正事业,以及宁静地享受丰富多彩的自由生活与大爱,这样,事业和人生才能像四季循环一样,持续发展,持续幸福。
很多人由于长年累月生活在“以物喜以己悲”的焦虑状态且生活单调,把一辈子仿佛当一年过了。
而真正的觉悟者,活得超脱、安宁、丰盛,同前一类人相比,一年能过出一辈子的感觉。
洛克菲勒后来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一边学习骑马,学习欣赏音乐,一边将公司管理逐步移交给儿子,自己的工作重心则转向了新事业即慈善事业,进入了新一轮人生的春夏秋冬。
并且他每天大多时候过着丰富平衡而有趣的生活,上午读报与处理工作,午饭前后骑马活动与午休;下午又工作一会儿,然后开车到野外逛逛;晚上听听音乐演奏。
洛克菲勒后来又活了41年。原本被医生判为只能再活5年的他最后活到了98岁。
洛克菲勒还教育他的儿子们:
家族的财富属于上帝,他们只不过是管家。
1897年,他从公司退休后,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注于慈善事业,捐助范围包括医疗、教育、科研、人文科学等众多领域。
192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不惜代价”,在中国高标准创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是其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如今该医学院在2022中国医学院校二十强中位居第一。
他不断地捐款,捐款金额达到了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000多亿美元,被誉为“战略性慈善事业之父”。
他留给世人的最大遗产,不是财富,而是财富观。
作者简介: 东方赢,真业心学创始人,企业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曾担任大型实业公司总裁,出版著作《企业超速成长》《跨越式战略》,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
关键词:
洛克菲勒
春夏秋冬
这个故事